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2日訊 今年5月12日是第113個國際護士節,我國今年護士節的主題是“發展護士隊伍,優化護理服務”。近年來,濱州市醫療系統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做了諸多努力,作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健康的多樣化需求,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診療服務能力,優化護理服務。這次護士節,我們來到濱醫附院,分別采訪了皮膚性病科、中醫科病區、老年醫學科、產科LDR病房的3位護士長,這3位護士長在護士崗位上工作時間最少的也已經有15年時間,對護理服務理解也更為深刻。在她們眼中,護理工作到底是什么樣的,為了提升護理服務她們又做出了哪些努力?讓我們聽聽她們怎么說。
皮膚性病科、中醫科病區護士長李娜:用專業服務讓大家愛上中醫
來到中醫科時,護士長李娜正在忙碌,她拿著刮痧板一邊給一位患者刮痧,一邊與她溝通,“最近這段時間,是不是感覺舒服了很多,中醫就是這么神奇!”
李娜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所擅長的中醫護理治療理念說給大家,“對于中醫外治,很多人一開始是質疑狀態,但經過我們的普及以及治療,大家越來越接受中醫,甚至是愛上中醫治療,我們發自內心高興。”
雖然從事護理工作已經足足25年,但來到中醫科才僅有4年時間,這4年時間里,不僅自己熟練掌握了中醫護理外治技術,也見證了濱醫附院中醫科中醫護理外治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李娜回憶,中醫科最初開展中醫護理外治技術時,護理人員每周只有下夜班一天休息時間,每天早出晚歸,懷揣對中醫的熱愛,大家終于把中醫外治技術開展起來。現在,在中醫科艾灸室里,每天前來做刮痧、艾灸等治療的患者絡繹不絕,中醫科的護士們也是一刻不得停。
但服務病人的同時,也讓大家對中醫更加認可,用李娜的話說就是“雖然很辛苦,但幸福指數特別高。”
“有時候家里孩子不舒服了,我會用一些刮痧或艾灸的方式幫她治療,一開始孩子很排斥,到現在主動要求刮痧。”李娜說,有的患者腰部不太舒服,用火龍罐綜合灸治療后,第二天癥狀緩解了,感嘆中醫真的很神奇,每當這個時刻自己也很高興,很有成就感。
“中醫有兩個特點,一是治急,二是治慢,對一些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效果。現在我們充分運用罐法、砭法、灸法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李娜說,例如輔助腫瘤放化療者升白細胞治療,小兒推拿技術治療兒科常見疾病、面部火龍罐綜合灸技術改善愛美人士皮膚狀態……中醫適用群體廣泛,對于很多疾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中醫的魅力。
老年醫學科護士長王云文:積極投身“互聯網+”醫療服務,“很辛苦,但值得”!
“我只能跟你們講半個小時,因為今天上午還有個上門服務。”前往老年醫學科采訪王云文時,她特別忙碌,甚至沒有時間安心坐下來說說話。
在我們印象中,老年醫學科的護理服務好像更為繁重,而事實也確實如此。“老人并發癥比較多,病情變化快,護理起來難度更大一些。”王云文說,而且,老年醫學科的設備較多,這就要求老年醫學科護理人員具備多學科知識,“有時候一忙起來,半天連口水都不敢喝。”
特別有了“上門服務”后,老年醫學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更忙了。王云文所說的“上門服務”,就是濱醫附院從2021年開始的“互聯網+”上門醫療服務,針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戶便可以享受三甲醫院的護理服務。
服務對象多數是老年群體,老年醫學科的護理人員必然要參與其中,從醫院一開始推行這項服務,王云文就“身先士卒”,到現在她已經做過300多次上門醫療服務,有時候一次去3個家庭,往往會耗費大半天時間。
“記得一次中午,我吃完飯準備休息了,接到護理部電話,一位老人的胃管脫出來了,但是老人剛剛吃過降糖藥,不及時插入胃管,很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等危險情況,我趕緊穿上衣服,以最快速度趕往老人家里,幫助老人解決了問題。”王云文對很多次上門醫療服務印象都很深刻,“很辛苦,但通過我們的努力,也確實解決了老人的問題。”
談起自己投身的護理事業,這位從業近30年的老護士幾乎紅了眼眶,“我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就是很辛苦,但怎么說,看到老人們的問題得到解決,看到家屬們的感謝,就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產科LDR病房護士長曹曉晴:付出總會有收獲!用溫暖與愛收獲感動
前往產科LDR病房采訪時,護士長曹曉晴正忙著給孕媽媽們上課,等了半個小時,她才步履匆匆地出現,但無論多么忙碌,她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讓與她交談的人都倍感愉悅。
“職業習慣吧。”曹曉晴說,她從事護理生涯15年時間,來到產科LDR病房后,更深切體會到了護理工作的意義。
普通產科不同,LDR產房將產婦待產、分娩、康復,以及新生兒的護理集合到一個房間,需要護理人員從生理到心理,從孕婦到產婦,從母親到嬰兒提供全方位護理服務。LDR產房不僅需要有專業的醫療,更要有“星級”的服務,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上下足功夫。
“從建科以來,我們就主張打造一個有溫度的產科。”曹曉晴說,除了要求醫護人員每天的笑臉,創造各種各樣溫馨的氛圍,還陸續開展了許多特色護理服務項目,提升孕產婦和家屬們的就醫體驗。
“比如每一名寶寶出生后,我們會為父母頒發新生兒喜報,懸掛在媽媽床旁,讓他們對擁有寶寶充滿幸福感。”曹曉晴說,在新生兒家庭中,父親也擔當著重要角色,為了更好培養新手爸爸,從2020年開始,產科創建了“超級好爸爸訓練營”,手把手教新手爸爸如何照顧新生兒。
“有一名新手爸爸是律師,他做完我們科室的分娩體驗后感慨,如果有人到他那里咨詢離婚官司,他會先讓男方進行一次分娩體驗。” 曹曉晴說,這說明了他在分娩體驗中感受到了妻子的辛苦與不易,而這,也正是我們搞這些活動的目的。
對于產科的護士來說,除了服務,最重要的是孕產婦的安全,這也是曹曉晴她們始終放在心頭的事。“有一次半夜接到電話,一名34周孕婦胎膜早破,我急匆匆趕往醫院,我們所有人拼盡全力,終于換回母子安康,那一刻真的深刻體會到醫護工作的不凡。”
幾年來,產科LDR病房收到了很多錦旗,還有很多感謝信,這讓曹曉晴和她的同事們感受到努力的意義。“其實產科LDR病房的護士們很辛苦,可能中間也遇到過不被理解的情況,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我想說的是只要你努力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總結這么多年的護理工作,曹曉晴感慨,“我想告訴我的伙伴們,咱們一定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去學習,一定會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