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6日訊 近日,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作出表彰決定,授予張天天等437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榮譽稱號,授予北京市西城區康樂里小學少先隊大隊等590個集體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榮譽稱號。其中,濱州1人、2個集體獲得榮譽稱號。
郭聰聰:
作為中共黨員,郭聰聰始終牢記“為黨培育紅孩子”的初心使命。她打造“三位一體”思政課堂,創新“紅色思政大講堂”“紅領巾劇社”等品牌活動,6年開展50期紅色教育浸潤童心;帶領隊員行走家鄉熱土,培養百名紅色解說員講述先鋒故事,讓愛黨愛國情懷深植血脈。她創建的“學思練評”教研機制,助力團隊專業成長,其執教課程獲評山東省優質少先隊課,兩度斬獲濱州市輔導員風采大賽一等獎。她以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生態+”實踐課堂,帶領隊員踐行生態文明;面對數字化浪潮,搭建“藍色夢想”融媒體矩陣,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數字平臺,實現“云端”共育。在她的引領下,學校少先隊工作結出碩果:“揚帆中隊”獲評全國紅領巾中隊,大隊榮獲山東省紅領巾獎章四星章等多項省級榮譽,220余名學生在市級征文活動中脫穎而出。從市優秀共青團干部到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從深耕課題研究到帶領團隊創新,郭聰聰用行動詮釋輔導員的擔當。未來,她將繼續以“紅色基因鑄魂、綠色理念潤心、藍色科技賦能”為路徑,培育更多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好隊員,讓紅領巾的旗幟永遠鮮亮!
鄒平市范公小學少先隊大隊:
依托鄒平市長山鎮 “范公故里?紅色沃土” 資源優勢,以組織教育為基、自主教育為魂、實踐教育為翼,構建特色鮮明的少先隊工作體系。大隊下設 37 個中隊,通過 “申請 - 審核 - 選舉” 機制每年產生 13 名大隊委,外聘專業教師打造百余人鼓號隊并獲鼓號操大賽 “最佳風采獎”;隊室以 “紅領巾成長激勵體系” 為特色,聯動紅領巾廣播站等為隊員們打造活動陣地,2023年被評為濱州市“模范隊室”;2021 年成立社區少工委,落實“雙報到”制度。在紅色教育中,大隊緊扣清明、國慶等節點,開展 “五個一” 行動:組織 400 名隊員赴孟良崮開展 “戎裝研學”,走進民族魂紀念館學習 “一馬三司令” 事跡,常態開展廉潔教育與雷鋒志愿崗活動,讓紅色基因浸潤童心。以春節等節日為載體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低年級記錄年俗、中年級學習技藝、高年級完成民俗調查,2024 年寒假爭章活動收集作品 800 余件。聚焦全環境立德樹人的實踐教育中,“小手拉大手” 節水行動覆蓋 1708 名隊員,黃河入海口研學引導隊員探尋母親河文化;依托 “星火閱讀” 工程打造 “星火書屋”,整本書閱讀覆蓋率達 100%。從陣地建設的規范化到“三色”教育的立體化,范公小學少先隊大隊以地域文化為根,以實踐創新為脈,培育出一批批 “知紅史、承古韻、敢創新” 的新時代好隊員,成為區域少先隊工作的示范標桿。
濱州市濱城區新怡小學2020 級(8)中隊:
在中隊輔導員劉愛霞(濱州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的帶領下,以 53 名隊員為主體,構建起組織規范、活動豐富、成效顯著的少先隊集體,先后獲評區級 “二星章”、市級 “三星章” 及 “第七屆山東省優秀少先隊集體” 稱號。中隊夯實組織建設,施行民主選舉中隊干部及隊骨干制度,輔導員聯合家長代表構建家校共育網絡,積極開展校外實踐活動,為中隊發展筑牢根基。在特色活動中,紅色教育浸潤心靈,隊員們走進濱城區黨史館、懷周祠、渤海革命紀念館,通過 “黨的故事我來講” 等主題隊會傳承紅色基因;綠色實踐培育擔當,“小手拉大手?環保小衛士” 行動覆蓋校園、家庭、社區,非遺技藝體驗與十里荷塘植樹 300 余棵等活動,讓隊員在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護中踐行責任;科技賦能點燃夢想,編程對抗賽、機器人表演、氣象局探秘等活動激發創新潛能,隊員龐雨辰獲省人工智能比賽三等獎;陽光體育強健體魄,足球隊、籃球隊在 “校長杯” 賽事中拼搏,運動會上 “飛毛腿” 王若琳等隊員帶動全員參與,展現蓬勃朝氣。中隊建設 “書香漂流角”,通過讀書分享會提升隊員閱讀興趣。藝術領域成績亮眼,劉妙菡等 5 人獲區校園藝術節繪畫一等獎,高緒芮獲全國繪畫二等獎;12 名隊員獲評省市區級 “環保小衛士”“新時代好少年” 等稱號。作為山東省 “紅色文化傳承示范校” 重點中隊,未來將依托 “紅領巾獎章” 爭章活動,深化家校社協同,在紅色傳承、綠色實踐、科技探索中培育有理想、敢擔當的強國少年,讓星星火炬照亮成長之路,續寫少先隊集體的育人榮光。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