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7日訊 10月17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挑大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全面提升環境品質專場,邀請濱州市副市長張瑞杰,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增永,濱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韓廣智,濱州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朱臣,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潘清軍,共同介紹濱州市全面提升環境品質工作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
潘清軍介紹,近年來,濱州市城鄉水務局聚焦“環境品質更美”,積極推進“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水生態“顏值”持續提升。
堅持系統治理、標本兼治,排查雨污合流管網1668公里、清淤修復694公里、新建改造362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實現整建制清零并通過省級抽檢,提前兩年完成省定目標。在主城區,堅持水安全、水生態、水循環、水利用“四水統籌”,實施市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濱城區綜合管網建設、開發區排水管網治理等工程,排查小區291個,改造提升管網138公里,清淤修復管網445公里,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2022年以來,對1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9座,比省定目標提前兩年。剩余4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正在積極推進,今年年底完成提標改造,全市1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全部達到準Ⅳ類。
建立健全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防控和督導落實機制,委托第三方定期檢測河道水體,今年以來開展5輪城市黑臭水體暗訪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同時,各縣市區積極開發生態補水水源,定期進行生態補水,以主城區為例,通過工程建設與機制建設,構建了以南部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徒駭河引調水、南部水系攔蓄雨洪水為主要水源的生態補水格局,建立了穩定的補水機制。
在全省率先設立1511名河管員公益崗,常態化推進河湖“清四亂”,建成48條513公里“美麗幸福河湖”,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水生態環境,黃河小街灣入選水利部推行河湖長制典型案例和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建設濱州市河湖管護全時空大數據平臺,構建“天-空-地-人”全時空監管體系,數字化、立體化護河“濱州模式”入選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水利部連續3年發文推廣濱州市河湖管護做法,濱州市河湖長制工作連續2年受到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勵。
下一步,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將不斷推動治水、管水方式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加快推進水務工程建設,嚴格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完善河湖生態保護治理體系,為品質濱州建設提供堅實水務支撐。